Alayluya官方網站
凡物公用
登入 / 註冊
教養孩童,知所進退(劉志良牧師)
+ 關注
2019-07-05 - 1462觀看次數
回應

教養孩童,知所進退      劉志良牧師

  聖經說:「教養孩童,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二十二6)它說明人生路當如何走,是要自小由父母教導的。表面上,走人生路總是向前的,但事實上,如果發現走錯了路,豈不當回頭走回正路嗎?

 

走錯路錯而再錯

  在過去十年我竟在同一條道路上,載着同一名乘客,前後共三次走錯了路。那是發生在我於天還未亮便往粉嶺接載一名亦師亦友的澳洲校長往機場時,他上車後興高采烈地告訴我整個星期的行程和遭遇。雖然我在既昏暗也不諳熟的路段上開車,但基於禮貌緣故,不得不回應他一兩句。可是有時他又關切我的家人境況,我便要多回應一兩句。由於我的英語能力不太靈光,要先組織好才回答,一個不留神,便錯過了要轉入往機場路段的入口,竟朝青衣的方向駛去。那我必須在儘前方找處路口調頭了。我還跟那校長調侃說人生路走錯了可以回頭再走。

  當第二次接載他時,我還跟他說上一次曾走錯了路,今次不會再走錯了。誰料說時遲,那時快,只顧說話時竟又再次走錯。後來有兩次我刻意警醒地駕車,才沒出錯。但終於我再次在接載他去機場時,興奮地說上兩次我已警惕自己不再走錯路,果然走在正路上。然而我被驕傲衝昏了頭腦時,竟又像俗語說神推鬼撞般再次走上歧途了。當然我必須及時走回頭路,不然那校長便因誤點而不能上那班回悉尼的飛機了。不知是否他見我三次載着他走錯路,所以近年來港公務探訪時已不再住在粉嶺的友人家中,而改為住於鑽石山某學校的外賓宿舍。我發現由該處去機場是多條大直路,沒有迂迴轉折的路段,我再沒有走錯路了。

  我這名奉行聖經生活教育的家長,當然不會錯過跟孩子們分享這真實而有趣的生活經歷。它給我可跟孩子們互動討論的機會,讓我引入談論人生當如何避免走錯路,而一旦發現走錯了之後當及早回頭,也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錯下去。

 

施政路路是難走

  在香港回歸以後,歷任特首帶領香港走的發展道路一點兒也不容易,不單是任重道遠,充滿挑戰,更常是舉步維艱,障礙重重,若沒有無畏無懼和迎難而上的精神,實在難以走下去。聖經教導我們第一要緊的是為在上執政掌權者守望祈禱,為國家和社會祈求平安,這是市民從正向出發走的人生路。(參提前二1-2)

  執政者施政艱難,卻也要瞭解民間疾苦;承擔者無畏無懼,卻也要體諒百姓感受;不然便會錯判形勢,進退維谷。當市民多年來一直面對天災人禍、政治爭拗、金融風暴、中美貿戰、經濟不景、房價飆漲、生活艱難等問題接二連三煎熬,心裏積怨無處宣洩,情緒壓抑愈發難忍,終於透過反修訂《逃犯條例》事件爆發,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人所慨歎的「完美風暴」。事實上,它所蘊釀形成的過程,與大自然界的颱風形成的過程如出一轍。

  大家應該放下成見地理性討論的事情,卻在政治角力互不相讓下變成各自陳述互相攻擊的激烈爭議。在民心積怨壓力即將爆煲時,少許血氣的行動以及有欠婉轉的說話,都足以將怨氣炸彈引爆。

  世人長時期面對行事不大暢順、意見不獲接納、悲憤不得紓解、憂患似被漠視、自由似被剝奪、行動似被曲解時,自然會感到極不高興,我們基督徒也不會例外。我們要追求在世而不屬世,一點兒也不容易。因為我們活在一個與聖經價值觀不盡相同的社會裏,我們難以要求所有人都按聖經立場行事為人。事實上,我們也不時有意與無意地違反聖經原則說話行事,成為親友鄰舍的絆腳石,以及背後論斷的笑柄。所以我們應努力追求在生活上流露基督豐盛生命的見證,在職場上活出既有智慧能力又柔和謙卑的榜樣,在信仰上展現公義俠心又慈愛包容的風範,在服務上貢獻殷勤委身又關社愛人的實踐,在表達上彰顯剛柔並濟又憐恤體諒的感染力,那勝於指斥別人宗教迷信和道德敗壞的道貌岸然,又勝於群組小圈和好友閏密的論斷批評,更遠勝於安坐敎堂聽道和歌唱讚美的超然物外。

  基督徒須知道當如何在價值觀不同的群體中與外人相處,在多元宗教和而不同的社會裏作互相尊重的明光見證,在政治立場各異的處境下學習包容接納和彼此合作。當孩子還年幼時,我們為人父母的便要教導他們學習何時及如何忍讓遷就(如被同學不禮貌地搶奪課室中的玩具),以及在怎樣的處境下以堅決拒絕的態度和高聲反對的行動來保護自己(如被人故意觸摸身體敏感的部位);更要指導他們學習在適當時候以合宜的方式表達真誠的意見,以及在意見被群眾否決時大方地接受現實以表對別人的尊重;還要引導他們學習如何愛心地饒恕那些曾以說話和行動冒犯自己的人,以及怎樣跟那些辦事方式與自己不同的人和諧共事,並妥協合作。這樣他們長大後才有能力在學校裏與同學合作完成專題研習作業,在球隊裏與隊員建立默契與團隊配搭,在社群裏與不同群體的人公平競爭並互相尊重彼此欣賞。

 

復和路重建信任

  風暴過後自然會滿目瘡痍,極需公僕盡心盡力重建受損設施,也需市民忍耐包容靜心等候。但最關鍵的卻是信任,並從信任而來的信心。公僕因獲市民信任,便有信心,排除萬難,積極重建;市民因對公僕信任,便有信心,支持重建,積極配合。同樣地,今次的「完美風暴」過後也是滿目瘡痍,極需有心有力的人盡心盡力重建社會秩序,也需廣大市民放下心靈包袱,包容接納。關鍵也是信任,並從信任而來的信心。

  不信任就是不信任,不被信任的人要能贏取信任,便要放下堅持,願意妥協。但不肯信任的人要成功解決難題,也要放下堅持,願意妥協。須知道放下堅持,乃表達尊重的姿態;願意妥協,乃展示包容的胸襟。互相尊重,可為重建信任帶來曙光;妥協合作,可為建立互信帶來希望。在這個重建信任與互相尊重的光輝照耀下,並沒有任何一方是輸家,而只有贏家。因為大家都愛香港,全力以赴重建香港,香港好,就大家都贏。

  當有人不惜以身試法,挺身而出要表達保衛香港法治精神的決心,我們可否視它為自覺無進路者的拚死相諫?當政府不願再釀流血衝突,而在交鋒前讓警察緊急撤離,我們可否視它乃為市民為大局的克制退讓呢?假如各方堅持己見和互不相讓,重建香港必定難上加難。但若放下堅持,願意妥協,便可在互相尊重和建立互信的基礎上,重建香港的法治精神,也重建香港的社會秩序,更重建香港的奮鬥同心。在這樣真誠的決心下,退讓原是為進步,絕對光榮,並不羞恥。

 

結語

  政府和市民如何放下不同的堅持,以及達成怎樣的妥協,全賴各自的真誠和多方的努力。會否是委任具公信力的人成立不為針對任何人而只為找出肇事原因的「調查委員會」?會否是按法庭公正審訊後被定罪的肇事者獲某程度的特赦?會否是接受「暫緩修訂」?會否是接受「道歉」?會否是……?凡是真心愛護香港的人,都必願意為重建互信而付出努力和代價,放下堅持,接受妥協。

  聖經說:「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傳九11下)人能把握時機盡力做當做的事,是真誠愛護香港的明證。盼望我們都可藉這因愛而重建香港互信的行動,教導兒女要知錯能改,走回正路;知所進退,當機立斷。但願我們為香港守望祈禱,仰望神施恩感動我們各方,放下堅持,重建互信,使香港早日得醫治,得重建。

 

歡迎分享留言,
登入註冊
推薦文章
查看全部
熱門文章
Copyright 2024© 版權屬哈利路亞國際事工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