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yluya官方網站
凡物公用
登入 / 註冊
秩序的更新(謝挺博士)-- 2021年3月5日午堂
+ 關注
2021-11-11 - 324觀看次數
回應

經文:約伯記第四十二章

約伯記第四十二章是整個約伯記的最後一章。 在這裡我們看到是一個秩序的更新,而並不只是一個秩序的恢復。 因為在這一章當中,雖然很多時候是有恢復的層面,但是我們看到跟第一章已經是非常的不一樣了。

在整個約伯記從秩序到反秩序到更新秩序的過程當中,我們看到當神話語出現之後,42章其實是約伯對神言辭的最後一個反應。 那反應之後,我們也是看到建立的一個新的秩序。 所以我會從三點來分享:1-6節是靈性的更新,7-9節是智慧的更新,10-17節是祝福的更新。

1-6節講到的這個靈性的更新是約伯跟神關係的一個更新,然後7-9節講到智慧的更新是約伯跟神,或者是讀者對神認識的一個更新。  然後10-17節是神對約伯祝福的一個更新。 在最後這個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品格,好的品格會蒙福,這一點是否是仍然維持著,還是一個更新?

我們從第一點來看靈性的更新。 約伯記42章1-6節,約伯回答耶和華說:“我知道你萬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滿足。 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 我所說是我不明白,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 求你聽我,我要說話;我問你,求你指示我。 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 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

在短短的六節當中,重複出現的一個字就是“知道”。 “我知道”,這邊用的“無知”,“無知識”,“我不知道求你指示我”,應該翻譯成 “求你讓我知道”。 所以在原文呢都是yada,也就是“知道”這個字。  而知道並不只是知道,知道是一種經歷,知道是一種認識,知道也是一種承認。 所以這個字是非常的深刻的,並不只是表面上知識上的知道而已,而是需要體驗,需要體會跟經歷。

約伯知道什麼呢? 他首先說:“我知道你萬事都能做。” 那這個萬事,可以是指當時顯現像約伯所說的一番話,有關於神的創造,有關於神的動物世界。  這裡也包含著神會讓混亂存在在他的創造裡面,也包括無辜受苦,義人受苦這一回事。 約伯認識到神的主權。 其實在1章的21節 ,當約伯失去家庭家產之後,他已經知道這個主權。  他說:“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 但是當神顯現之後,他才真正的心服口服的確認說:“神萬事都能做。 然後神的旨意是不能難阻的。”

我們也可以說 在第一章,當約伯說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是耶和華,他那時候是從信仰、從理性的角度而發出的這個言語。 但是在42章是從他經歷的這個之後的這個角度而發出的這個結語。

約伯認識到神的主權,相對之下他認識到(第3節)自己所說的是出於無知的言語。 “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在這裡約伯引用之前, 神在38章第2節所發問的話。  在38章2節,神向約伯顯現,然後第一句就問他說: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曖昧不明。  所以約伯引用神之前的言語,然後在這裡他回答神之前的言語:“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是約伯之前在三個回合對話當中,跟神所說的一切的抱怨跟抗議。  他說這些事是出於他無知的言語,是他不知道的。  然後,這些事也太奇妙,就是神所說很多事情對約伯來說是太奇妙了,他想都沒有想過。  然後呢,這個時候他要神來讓他知道。 那第五節就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句約伯的名言:”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  那第五節從原文的字義就是”我的耳朵聽見你,但現在我的眼睛看見你。”  所以是強調這個耳朵跟眼睛,“聽”跟“看”的不一樣。

親眼看見代表經歷了,代表約伯是一個見證人,見證了神的偉大。 所以第六節是約伯的一個反應“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跟爐灰中懊悔”。  塵土跟爐灰也是在第二章出現的,就是當約伯失去這個健康,從腳掌到頭頂長毒瘡之後,他就是坐在爐灰中拿瓦片刮身體。  所以這個時候非常可能他仍然是坐在爐灰當中,但是這個時候他的態度是懊悔。  

在這裡我想解釋一下“懊悔”這個字。“懊悔”原文是nachamnacham的另外一個翻譯 是“安慰”。  在約伯跟三友的對話當中,其實他希望從三友當中得到安慰。  其實在第二章最後的部分,我們看到三友他們一齊來探訪約伯,為的是要安慰他。  這個是在2章的11節 有講到。  但是當他們開始講話的時候,對約伯來說就不是一個安慰了。  但是當神講完話之後,第六節這邊約伯說:“他現在是在塵土跟爐灰中得到安慰”。  所以我們可以是從這一個視角來解釋約伯的這個心情。  那如果翻譯成“懊悔”,因為在不同的經文當中nacham這個字也是講到神改變心意,講到神後悔,同一個字。  所以如果翻譯成“懊悔”,就是說約伯是從他之前的這種無知而懊悔。 所以這樣的理解也是可行的,那也非常有可能作者使用那nacham這個字既可以翻譯成懊悔,也可以翻譯成安慰,也有可能作者是刻意的來進行一個雙關語。  約伯一方面是懊悔自己的無知,自己的自我中心,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從神的話語得到安慰,而不是從三友的言辭得到安慰。  

我們看到靈性的更新是需要認知的改變。  講到從前,也就是約伯受苦前跟現在,他受苦後的一個改變。 很明顯約伯在受苦前,也就是約伯記的一章1-5節,他是處在一個風聞的階段。 雖然當時敘述者已經證明約伯的品格,他是一個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的人,他是一個敬虔的人,他有敬虔的行為,當孩子還沒有犯罪之前,就為他的孩子獻祭,恐怕他們犯罪得罪神。  但是這樣敬虔的人,約伯從42章看回頭,他認為這個階段仍然是處在一個風聞的階段,而直到痛苦之後,神顯現之後,約伯才說:“我親眼看見神。”

另外一個就是這個認知的改變,就是對秩序的看法。  之前約伯認為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他這個善人應該是有善報的, 而不是他所經歷的惡報。  所以他才向神對峙,向神抗議。  當神顯現了之後,也就是約伯受苦之後,我們看到他認識到了一個新的秩序,這個新的秩序就是神的主權。 “你萬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攔阻”。  約伯認識到在神的主權裡面,神是可以讓善人有惡報,那這個原因是為什麼,不需要人知道,這個是一個新的秩序,這個是約伯之前在風聞階段不知道的。  在受苦當中,我們看到約伯是常常講到自己是無辜的,他確認自己是有義的,他甚至要質問神,這個法官為何要把他看成是一個不義的人,讓他受身體及失去的這個苦難。  但是到42章的時候,我們看到他所強調的是自己的“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  一個認知的改變是幫助我們靈性的改變。  在42章我們看到約伯仍然不知道他為何會受苦,但是他這個時候,他已不經不需要答案了。  所以靈命的更新最主要還是要經歷到神,經歷到一個對秩序、對神一個新的認識。 

我有一個朋友,他的父親是拜佛的,很虔誠的佛教徒,而他自己是一個基督徒。 所以他很多次要傳福音給他的父親,但是結果都是枉然的。 他父親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他覺得不能違背他的佛而去拜了耶穌。 所以在這個我的朋友跟這個父親的互動當中,他已經做好了一個心理準備,就是說有一天當他父親不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他父親有可能就是會下地獄。 當他做了這個心理的打算的時候,他開始有些疑惑,他說:“如果我們心愛的人不能跟我們一起在天堂,那天堂有什麼好呢?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去天堂呢? 如果天堂是分開家人的話, 那到底天堂還有什麼意義呢?” 我相信他這樣的一個問題可能也是我們當中有人會問的一個問題。  這些問題也是非常合理,合情合理的一個問題。

然後去年這個朋友的父親的確是過世了,那過世之後他仍然是,父親仍然是拜佛,就是沒有信耶穌,那從聖經的啟示跟教導,我這個朋友也清楚的知道,父親可能不是在天堂,他有一天未必能再見到他的父親。  但是他也接受說相信神是公義的,相信神是慈愛的,相信神有他做事的意思,他承認神也是萬事都能做, 神的旨意不能難阻。  

所以我們看到在基督徒的生命信仰歷程當中,我們對神會有疑惑,對秩序會有疑惑,對屬靈的秩序會信仰的秩序。 我們會有問題,但是最終,如果我們真的相信在神是有新秩序,在神是有一切答案的時候,相信我們對神的許多問題可能就像我這位朋友一樣,可以把他放在那裡,然後我們就是活在這種不明,但是要信靠的這種張力等著。 

約伯不知道他為何無辜受苦,但是當神向他顯現之後,他可以不要再問神,而他的靈性仍然是有一個更新。 我們看到靈性的更新是需要認知的改變,但不代表說靈性的更新是需要知道神給我們的答案。  另外,靈性的更新是需要遇見神。  約伯親眼看見神,而不是風聞有神。  在許多聖經裡面的故事當中,我們有很多的例子來看到當一個人遇見神之後,他靈性上面的更新。  雅各與神的天使摔跤,摔跤之後他的大腿瘸了,他的名字從雅各改為以色列,他的生命不再一樣了。  當約書亞遇到耶和華軍隊的元帥,他重新得力,知道如何去戰勝這個耶利哥之戰。 當掃羅在大馬色的路上遇見耶穌,從此之後他從一個逼迫基督徒,到一個願意為耶穌而捨命的使徒。  不知道我們是否有遇見神的經歷, 而上一次我們遇見神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呢? 希望不是20年前或者是30年前,而是最近的時候,因為只要我們有遇見神的經歷,我們的靈性才會有更新。  

靈性的更新也是需要經歷神的奇妙,約伯在第三節說:“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  在這裡所用的奇妙 pala這個字,在舊約當中通常是用在屬於神的範疇、範圍裡面。  比如說:這個嬰孩…以賽亞書9章6節,它是一個奇妙策士是同一個字,所以這個奇妙是屬於神的作為,神的範疇。  而同一個字也是出現在以利戶的言辭當中。  他對約伯說, 在37章5節:“神發出奇妙的雷聲,他行大事,我們不能測透。”雷聲是奇妙的, 而在古今近東在舊約,雷聲是代表神的聲音, 因為人不可能發出雷聲的。  在37章12-14節,以利戶繼續說:“這雲是藉他的指引遊行旋轉,得以在全地面上行他一切所吩咐的,或為責罰,或為潤地或為施行慈愛。  約,伯啊!你要留心聽,要站立,思想神奇妙的作為。” 而約伯的確是經歷到神奇妙的作為,經歷到神的創造是太奇妙了。  然後他自己所說的,真的是自己不明白的,所以如果我們要有靈性的更​​新,我們的確是要經歷神的奇妙。

怎麼樣可以經歷神的奇妙呢? 在38章我們可以看到從神的創造當中,我們可以經歷神的奇妙。  所以鼓勵大家有機會真的是去出去走一走。 如果我們在家附近是可以看到日落日出的話,我們可以花一點時間,因為每一天的日落跟日出都是不一樣的。 每一天都有它不停的美,不​​同的這個美麗。  而當日出倒影在這個水上的時候,是更加的反映這個日出或日落的美麗。  每次我看到日落的時候,日出比較少看到,因為還在睡覺當中,但是日落比較常看,我真的是讚嘆神創造的美麗,讚歎神的奇妙,讚歎宇宙的奇妙。 而當我們可以看到神的奇妙世界, 就會幫助我們走出一個自我的世界, 來擁抱神更奇妙的世界,那這樣子就是幫助我們靈性上面的更新。 

Photo by: David Cheung

在神的言詞當中有提到12宮,那這12宮其實在今天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是12個星座,這個是跟天文學有關的,裡面有很多的奧秘,都是屬於神創造的一個奧秘。 我在這裡不是說要我們去相信這12個星座,但是我相信這12個星座背後跟這個天文學,跟星體學是有關係的。  那也都是反映神創造的一種定律。  所以這個是我們可以嘗試去思想思考神在創造當中所揭示的奧秘。  

當我們看到動物世界,我也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看到說,在很多動物當中是有黑白兩個顏色的動物。 比如說熊貓、企鵝,還有斑馬,他們都是黑白的動物。 大家能不能想到有十個黑白的動物呢?  有時候我也喜歡,我今天應該是穿了黑白的衣服。我也常常穿黑白的衣服,因為很容易配。  我相信神也是喜歡黑白的這種配搭,要不然他不會造這麼多黑白的的動物。  在這個動物世界當中是非常多元的,各種動物在神的創造裡面活出它們創造的美麗。  這是屬於神的奇妙,所以如果大家有時間,也鼓勵大家去動物園,去野生動物園或者自己養一個寵物來體驗一下在創造裡面的這個奧秘。

42章7-8節講到智慧的更新。 耶和華對約伯說話以後,就對提幔人以利法說:“我的怒氣向你和你的兩個朋友發作,因為你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  現在你們要取七隻公牛,七隻公羊,到我僕人約伯那裡去,為自己獻上燔祭,我的僕人約伯就為你們祈禱,我因悅納他,就不按你們的愚妄辦你們。你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 在這裡神是跟以利法說,因為以利法是三友當中最年長的,也是三友的一個代表。  神對他說,神的怒氣向他們發作。  這個怒氣發作是代表神的義怒,發作的原因是因為三友議論神不如約伯說的是。  那這個“是”也可以翻譯成 “對”,而且神重複的兩次,我這邊underline 7-8節“你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 所以在這裡,我們看到兩次神稱約伯為“我的僕人”,代表神跟約伯一個親密的關係。 然後如果我們回頭看,整個三友跟約伯的對話 ,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場智慧之戰 ,或者是一場智慧的辯論。  三友要顯明自己是更有智慧,但是約伯就是要駁倒他們的智慧,要顯出他才是有智慧的,因為他所經歷的無辜受苦事件,是三友不明白的。 在這場智慧之戰當中,三友跟約伯其實都沒有戰勝,而最終當神顯現的時候,神用智慧來創造他的世界,用智慧來反駁約伯,來質問約伯,整個約伯記我們看到是神最有智慧。 沒有人像神這樣子可以建立世界的秩序 ,並且為混亂立界線。  

在整個智慧之戰當中,我們看到三友好像是站在神這一​​邊,他們好像是神的律師一樣,這樣子來回駁約伯。  這邊我挑了幾段經文作為例子“必死的人氣能比神公義嗎? 人體能比造他的主潔淨嗎? 這是以利法所說的,是質問約伯,他是一個必死的人,他怎麼能比神更公義呢? 他怎麼會是比神更潔淨呢? 那如果人不比神公義及潔淨,那人又怎麼能可以質問神呢?  所以這個是以利法認為自己智慧的問題。  然後比勒達在第八章第三節也是質問約伯說:“神豈能偏離公平? 全能者豈能偏離公義?”他們都是在維護神的公義,質問約伯,認為神對約伯不公義。  

在15章三友說:“智慧人豈可用虛空的知識回答,用東風充滿肚腹呢?”這個也是以利法所說的“這個智慧人呢”, 就是說約伯不是一個智慧人,要不然他不會說出這種虛空的知識。  然後以利法在第8節也說:“你曾聽見神的秘旨嗎?你還將智慧獨自得盡嗎?”這是一種指責及諷刺的方式,好像說約伯講多這麼多的話,好像是顯出自己有智慧,難道他是將智慧獨自得盡嗎?  而約伯也不認輸,他反駁三友,這邊我也挑了幾節經文,講到約伯如何回應三友。  在12章2節約伯對三友說:“你們死亡,智慧也就滅沒了。” 這個也是用諷刺的方式,因為三友以為自己有智慧,所以他們死了,那智慧也就面末了。  13章4-5節“你們是編造謊言的,都是無用的一生,唯願你們全然不作聲,這就算為你們的智慧。” 在智慧文學當中能夠用言語有智慧的交談,這是屬於一種智慧 人。  但是在這裡諷刺的地方,就是當三友開口說話,他們反而是沒有了智慧,但是他們如果全然不作聲,從約伯的視角來看,這就算為他們的智慧。 16章2節“這樣的話我聽了許多,你們安慰人 反叫人仇煩。” 在第2章11節,我們看到三友來看約伯為了要安慰他,但是當他們講了很多話之後,在約伯的耳中卻是讓他聽了 讓他仇煩。 17章10節,約伯跟三友說:“你們中間我找不著一個智慧人。” 19章2節“你們攪擾我的心,用言語壓碎我,要到幾時呢?”在這一場智慧之戰當中,我們看到三友是輸了,因為約伯覺得他們所講的對他完全沒有幫助。  而約伯就贏了嗎? 我們再看一點,就是在約伯的言辭,跟以利戶的這個回應當中,有一個秩序的更新,這個秩序是特別指智慧的更新, 對智慧的概念。

在古近東跟華人文化有個相似的地方,就是敬老尊賢,壽高的應該是更有智慧,因為他們在社會上生活上有更多的經驗,所謂他們吃的鹽比年輕人所吃的飯還要多。  但是在約伯記裡面,我們看到壽高的不都有智慧。 12章約伯說:“耳朵豈不試驗言語,正如上膛嘗食物嗎? 年老的有智慧? 壽高的有知識?”本來應該是這樣的, 但是當這個以利戶出現的時候,他是一個年輕人,他等這年老的先說話,他才說話。  第7節他說:“年老的當先說話,壽高的當以智慧教訓人。  但在人裡面有靈,全能者的氣息使人有聰明,尊貴的不都有智慧,壽高的不都能明白公平。” 以利戶在這裡來指責三友,雖然是壽高,但是不代表他們都有智慧,所以在這場智慧之戰,我們看到是沒有贏家。

在約伯講完最後一番話的時候,在31章40節,敘述者說約伯的話說完了。 所以在這裡我們也看到三個回合的對話是沒有一個結局,沒有一個結果。  約伯的話講完了,但是三友並沒有帶給他任何的幫助,也沒有解答他的問題。  那三友怎麼樣呢? 當以利戶出現的時候,以利戶就罵三友。  在32章“想到他又向約伯的三友發怒, 因為他們想不出回答的話來,仍以約伯有罪。”三友的失去觀點,報應論,是狹窄的,所以這個時候以利戶是向他們發怒, 但是他也向約伯發怒。  32章2節“因為約伯自以為義,不以神為義。” 在這場智慧之戰當中,約伯並沒有贏,三友也沒有贏。  最終是神的言辭讓整個約伯的生命有了一個轉機。

在42章的7-​​8節,神重複兩次說三友所說的,不如約伯所說的,是不如約伯所說的對。  如果我們以所法所說的為例,我們會看到其實三友所說的都是講神的好話,其實都是聽起來像是對的話。  那我唸一下第8章3-7節所法的話,做個例子 “所法對約伯說:神奇能偏離公平,全能者豈能偏離公義,或者你的兒女得罪了他,他使他們受報應。  你若殷勤的尋求神,向全能者懇求,你若清潔正直,他必定為你起來,使你公義的居所興旺。  你起初雖然微笑,終久必勝發達。” 這是多麼好聽的話, 來講到神是公義的,然後他用或者,或者是約伯的兒女得罪了祂。  但是如果約伯很真誠的尋求神,神一定會讓他重新站起來的。 這些話可能也都是我們平常對其他人所說的話。  但是在神的耳中聽來,他最後卻說:”你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過的是。  那相反我們再看看約伯所說的話,他有很多對神的話,是非常尖銳,非常強烈,是不好聽的。  以16章7-22節為例,我就唸其中的一段,這是約伯對神說:“主發怒,撕裂我,逼迫我,向我切齒,我的敵人怒目看我,他們向我開口,打我的臉羞辱我,聚會攻擊我。 神把我交給不敬虔的人,把我扔到惡人的手中。 我素來安逸,他折斷我,掐住我的頸項把我摔碎, 有立我為他箭靶子。 他的弓箭手四面圍繞我,他破裂我的肺腑,並不留情,把我的膽傾倒在地上。 將我破裂又破裂,如同勇士向我直闖。”在這邊我們看到約伯是把神講到像一個戰士,像一個動物,撕裂他,攻擊他,把他當作箭靶子。 他其實是在直接的講到神對他不公義。  但是在神的耳中聽起來,他最後仍然是跟三友說“你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  所以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認識到,其實神所在意的,是我們向他傾心吐意,我們向他掏心掏肺 ,我們向他誠心誠意,我們敢於向他質問,這些都是神在意的。  神在意我們直接向他講話,而不是像三友,雖然表面上講到神的好話,但是親身並沒有經歷到神。  約伯是speak to God,而三友卻是speak about God。  若是我們直接的向他講話,就算是講不好聽的話,神的心是大的,他可以接受。 因為這種真誠的對峙,才是反映信仰的雙向,而不是只是這種教義上的認識。  我們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平常的言論,我們是誠心的對神講話,還是我們只是講教條性的在講到神是一個什麼樣的神。  我們講到神是出於自己的親身經歷,還是我們講到的都是文字上的,理性上的一些道理。  神所在意的是像約伯這樣所講的話,而不是像三友所講的話。

第三個部分是祝福的更新。我們先看9-11節“於是提幔人以利法、書亞人比勒達、拿人瑣法,照著耶和華所吩咐的去。  耶華就悅納約伯。 約伯為他的朋友祈禱, 耶和華就使約伯從苦境轉回,並且耶和華賜給他的,比他從前所有的加倍。  約伯的弟兄姐妹和以前所認識的人都來見他,在他家裡一同吃飯。 又論到耶和華所降於他的一切災禍,都為他悲傷,安慰他,每人也送他一塊銀子和一個金環。 

在這段經文當中我們看到,也就是約伯記的後續。  在約伯受苦之後所發生的這一切事是一種受苦後神對約伯的一個更新,是個祝福的更新,首先耶和華使約伯從苦境轉回,那之前論到他的苦境,分三大方面,就是失去他的家庭,失去家產,也失去健康。  所以在這裡所提到的苦境,就是跟這三方面有關係。  雖然沒有親自講到約伯身體的部分。

這邊講到的加倍,這個加倍原文的應該是雙倍, 所以凡我們看到約伯的財產是變成了雙倍。 這邊講到約伯的弟兄姐妹,跟以前所認識的人都見他,在他家裡一同吃飯,這個是讓約伯回歸群體的一個生活,不在與人隔離。  大家記不記得在19章的時候,約伯經歷到與人全然的隔離。  所以到現在這些人,他的弟兄姐妹都一同回來,再與他一同吃飯。  一同吃飯也是代表團聚,代表和諧,代表復興這樣的一個關係。  每個人為他的悲傷安慰他,然後也送他銀子跟金環,就好像今天我們送給人紅包,或者是利是一樣,是帶著一個好意頭。  在整個過程當中,這個恢復的部分我們看到是耶和華恢復他,是耶和華使約伯從苦境轉回來。  那我們也可以去再看一看, 就是講到約伯的這個財產。  

在12節這樣 “耶和華後來賜給約伯比先前更多。”所以這裡我們就看到不是恢復原本,而是更新,因為是比以前的更多。  講到財產呢,他有1萬4千羊,6千駱駝,1千對牛,1千母驢。  那我們對比一下之前約伯的財產,在1章3節有7千羊,3千駱駝,5百對牛,5百母驢 。 所以我們算一算就知道說是雙倍。  7千羊變1萬4羊,3千駱駝變6千駱駝,5百對牛變1千對牛,5百母驢變1千母驢。  所以神在家產上賜福約伯雙倍。  那在這裡也可以看到,神似乎是恢復了一種秩序,就是一個敬畏神的人會蒙服,就像第1章一樣,那這個其實也是一個屬靈的原則,但是並不是全面的一個真理。  因為成功神學也是如此說,就是當我們敬畏神,有好的品格,我們一定會蒙神的祝福, 這個是一個基本的原則 ,但不是一個絕對的原則,就像約伯有好品格,他仍然是有受到試驗又受苦。  但是最終我們看到神仍然是賜福約伯。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子說,從永恆的觀點來看,這個成功神學是可以成立的。  一個敬畏神,有好品格的人,最終在白色大寶座前, 他會得到他應得的獎賞。 反而 一個不敬敬虔的人,或者是不相信的人,最終他也會得到他的報應。  所以從永恆的視角來看,成功神學是有他的絕對性,但是在今生今世呢,並不完全的成立。

我們繼續看經文,就是最後的一段,13-17節,他也有七個兒子,三個女兒。  那如果我們對比第1章的時候, 當講到約伯的家庭,我們看到1章2節,講到約伯呢,生了七個兒子三個女兒, 在約伯受苦之後, 他又有了十個孩子,但是這十個孩子,是不能代替之前死去的十個孩子,永不是說從信仰的角度,約伯死去的是個孩子現在是在天堂, 所以如果加上地上的十個孩子,跟天上的十個孩子,就是雙倍,代表說神的確也是賜福約伯這個家庭是有雙倍的兒女。 但是我想這樣的想法是一種聯想,而不是經文所要啟示的,因為經文並沒有這樣明說他死去的十個孩子在哪裡,也因為如此,經過大屠殺事件的猶太學者也是問這個問題,就是到底約伯可能會原諒神,那他的孩子,死去的無辜的這十個孩子,他們是否仍然能夠原諒什麼呢?

從13節的經文,他也有七個兒子三個女兒。  我們看到神看待人,跟神看待財產是不一樣的。 財產可以用數字雙倍的補償,但是人不能取代另外一個人。  所以人的數字沒有雙倍。  我們看到神是注重人的價值。  那如果我們從一個現實的角度去看這段經文,就是從一個realistic the reading來看。  我們可以說約伯經歷的苦難,約伯所經歷的這個反秩序之後,他仍然是有失去的部分,也就是說他的確是失去了他之前的十個孩子,但是生命仍然是持續著。  失去的十個孩子並沒有影響約伯繼續來敬畏神,也沒有影響到他對他女兒這個價值的觀點,也沒有影響到他最後是滿足而死。

信神的人我們會有經歷失去,但是這些失去不是讓我們去懷疑神或者是讓我們去違背神,甚至是離棄神,生命是持續下去,我們在這個不明的失去當中,我們仍然是持續活著,緊守我們對神的信心。  我想這個就是我們在失去,在經歷創傷當中,我們需要調息的一個部分。  

14節講到約伯的三個女兒的名字。  她給長女起名叫耶米瑪,次女叫基洗亞, 三女叫基連哈樸。  這三個名字的意思都是跟美麗或者是化妝品有關的。  在15節敘述者說:“在那全地的婦女中, 找不著像約伯的女兒那樣美貌。”  在舊約的文化,一個女子的美貌是代表神的賜福。  我們看到在第一章的時候,是約伯的兒子是主角,因為是約伯的兒子邀請他們的妹妹在家中一起來飲宴,也是約伯恐怕他的兒子犯了罪 心中棄掉神,所以為他們來獻祭。  但是到了42章的時候,我們看到不是兒子是主角,而是女兒是主角。 這三個女兒的名字都被記錄下來,並且提到他們的美貌,那更重要的就是他們的父親是他們在弟兄中的產業。 如果我們熟悉舊約的律法,在民書記的27章36章有講到當時的律法,就是女兒是不能繼承家產的。  所以西羅非哈的女兒就上訴到摩西那裡說:“如果在一個家裡面沒有兒子,女兒應該是可以繼承父親的家產。” 摩西就把這件案件上到神那裡,神覺得西羅非哈的女兒說的合理,就讓他們可以承繼父親的產業。  而到了民數記的36章, 再補充了這個條例,就是讓他的女兒們是要嫁同支派的人,這樣子他們所嫁的,他們的土地仍然留在本支派。  從這樣的背景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女兒得家產是不容易的,是反常的,而且在這個時候是父親還沒有死的時候, 約伯是讓他的女兒跟弟兄們一起的產業,這是一種更新,這是一種行義,約伯從他的家裡面開始一個新的世界。   這個是約伯在遇見神之後,領受的一種新的祝福,在家裡面為她的女兒行義。 所以失去的十個孩子,對約伯來講應該是痛苦的,雖然經文裡面沒有這樣子記錄。  

有時候我去教會裡面來分享約伯記的信息,我遇到過幾位母親。她們跟我談到她們失去孩子或者是小產流產這樣的一個經歷, 她們不明白為什麼神允許這些事情發生,而她們所流產的孩子,現在是否在天堂,這個是她們所關心的問題。 我通常對這樣這些問題我是沒有答案的,我只是跟這些母親們說,我說:“我不知道為什麼神讓你有流產,小產,讓你失去孩子。 但是有一件事情我知道,就是神了解你的心情,因為神自己失去了他的兒子,然後給這些母親一個hug一個擁抱。  約伯記的最後這段經文沒有提到約伯的心情,就完全是從一個敘述者的角度,旁觀者的角度來講到約伯見神臉受苦之後的後續, 但是我們可以把自己帶入當中,了解到在神國裡面,在今生今世 人會有失去,人會有苦難,但是這些不是我們離棄神、懷疑神、違背他的藉口。 我們要做的是我們今天要看自己眼前所有的,珍惜我們身邊的人,然後為他們來行公義,從我們家中開始,正如約伯在這裡所做的,特別是為他的女兒們所做的。 

16節17節“此後約伯又活了140年,得見他的兒孫,直到四代。” 後裔和長壽在舊約當中表現出神對人的賜福。  17節“這樣約伯年紀老邁,日子滿足而死。”

這種死法是最好的,在舊約當中,其實只有少數的人是這樣子,形容他們是滿足而死。  亞伯拉罕是其中一個,大衛是一個,約伯是一個。  滿足而死的意思就是代表他活飽了,活夠了,這是一個最好的死法。  而在舊約當中,有一個好死也是出於神的賜福。  

在這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猶太人的集中營的大屠殺的之後,我們看到有不少的學者,就是從約伯記當中來探討苦難的問題。  那特別是藉著集中營的這個事件來探討。  有些學者認為約伯記可以解決苦難的問題,有些學者認為他不能解決苦難的問題。 所以在整個過程當中,我們自己也需要思想約伯記裡的信息。 從秩序 ,反秩序,跟更新秩序的整個過程,我們可以思想我們所認識的神是一個什麼樣的神。 從聖經的啟示我們可以看出神是一個更新秩序的神。  那在新約當中,這種更新秩序是更加的明顯。  馬太福音在登山寶訓裡面講到心靈貧乏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痛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心靈貧乏的人怎麼會有福呢? 哀痛的人怎麼會有福呢? 但是在神國裡面,天國裡面,這個新的秩序,的確他們是有福的。

這個是神國的新秩序,耶穌說:“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做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做我的門徒。” 這是一個屬靈的新秩序,要以順服耶穌為主,其次才是順服父母 跟兒女。

馬太福音的16章耶穌說:“凡是想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但為我犧牲生命的,必得著生命。” 為什麼救自己的生命會喪掉生命,然後犧牲生命又得到生命呢?  這不是矛盾嗎? 耶穌在這裡是帶出一個更新的秩序 - 屬靈的秩序。  論到安息日,耶穌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 你們若明白這話的意思,就不將無罪的當作有罪的了,因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在舊約時代守安息日不工作不醫治是秩序,但是當耶穌來到之後,他更新了這個秩序,因為他是安息日的主,他可以在安息日醫治趕鬼。

到了五旬節的時候,我們看到本來聖靈在舊約的時候,只是降臨在重要的人物身上,在君王,在祭司,在先知身上。 但是在五旬節的時候,聖靈是降臨在所有的人身上。  這個是秩序的更新,最大的秩序更新就是神差他的兒子來到這個世界,一個無罪的人為所有有罪的人而死。 哥林多後書8章9節說:“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 這是秩序的更新,是屬靈的更新,是神國的更新。  

當我們年紀小的時候,我們可以說是我們信仰的幼稚期,我們可能都會喜歡看卡通片,當我們看卡通片的時候,比如說這個白雪公主,我們會看到裡面是善惡分明的好人,都是很漂亮的,很可愛的。 白雪公主很美麗,然後七個小矮人都是很可愛的,然後這個巫婆,看到的壞人都是很醜。  這個高鼻子,這個大眼睛,長長的下巴,壞人一看就看出來的。  所以在卡通片當中,好人壞人,他們的結局也都是非常的明顯。  但是當我們在看成人的電影的時候,就好像約伯記一樣,好人跟壞人不是這麼明顯,好人裡面好像也有缺點,而好像是壞人的三友呢,其實也是有他們可取的地方,善跟惡的邊界或者是界限,不是我們人所想像的這麼清楚。 

當我們遇到反秩序的處境,我們會想到神的屬性,我們可能會質疑神是否掌權或者是神是否公義,但是在這樣的一個旅程當中,其實也是神在邀請我們進入一個信仰動態的一個生活,去思想一下秩序反秩序跟神的關係跟我們如何,要在這個信仰過程當中來調整自己去更認識神,在靈性上不斷的成長。

所以最後我有三個總結講到秩序的更新,信仰是一個持續更​​新的過程。  在羅馬書的12章2節是講到,我們的心意是要不斷的更新而變化,如此我們才能察驗神純全,聖潔的旨意。  我們需要更新,而更新的其中一個過程是需要常常的親眼見神。  信仰要常常見神經歷神,才可以不斷的有更新的過程。  那怎麼樣可以親眼見神?    一方面我們可以向神祈求,讓我們可以經歷他。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多花時間與神親近。 希望在這一次的整個約伯記的這個講道系列當中,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渴慕神,更加渴慕神的話語, 更加願意來認識他,親眼看見他。 

另外信仰是一次又一次的選擇,而這個選擇就是選擇稱頌神。 撒旦認為當神拿走約伯的祝福的時候,約伯會咒祖神。 但是約伯的選擇,他是稱頌神。  我們每一次的試驗 ,每次遇到的反秩序的經歷,其實都是給我們一個選擇。  渴望每一位弟兄姐妹的選擇,都是一次又一次的選擇稱頌神。

我們一起做個禱告:親愛的天父,信仰是動態的,是不容易的,正如約伯所經歷的是不容易的。  我們在混亂中,在反常中,在苦難中,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但是我們感謝你,我們有你,我們有你的話,我們有耶穌死在十字架死而復活的事實。  因此我們可以信靠你。 感謝你讓你的愛藉著耶穌的十字架向我們顯明,讓我們可以在一切的患難當中持續的來仰望你。特別是為現在信心比較軟弱的弟兄姐妹來線上禱告,幫助我們在越認識你的過程當中,在走這這一條信仰之旅的過程當中,真的是不斷有你的話來幫助,來扶持,來引導,因為你的話就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  讓禱告奉主耶穌基督之聖名。  阿們!

歡迎分享留言,
登入註冊
推薦文章
查看全部
熱門文章
Copyright 2024© 版權屬哈利路亞國際事工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