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yluya官方網站
凡物公用
登入 / 註冊
精神健康趣談 之 是「不想」,還是「不能」?
+ 關注
2021-02-17 - 237觀看次數
回應

精神健康趣談 之 是「不想」,還是「不能」?

我們時常會認為自己是客觀和理性的人,對人和事的回應都是講理和基於事實的,但現實是,我們看待身邊每一個人,都受一些先在的想法和印象影響,不知不覺地對某些行為背後的動機下了定論。曾在面書讀過一篇文章,是一位公眾人物分享反省自己對年老家人的態度。文章說,有一天家中同時有兩個人「瀨咗屎」,一個是一歲大的孫兒,一個是近八十歲已有腦退化的太爺爺。有家人爭著替BB換片,因為覺得BB可愛,「瀨」是健康和正常的,與此同時,在你推我讓之下,才有人去幫老人家清理,雖然沒有說出來,但心裡總在問:「點解又瀨咗?」誠然,老人家不太可愛,排泄物亦較難聞,但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認為他是「冇盡力控制自己的身體。」這其實是因為對行為的動機有了未必正確的推斷。如果老人家能表達的話,他可能會講:「唔係我唔想控制,係我控制唔到!」明白和矯正背後對腦退化家人行為的動機假設,便能有多些耐性去照顧他們。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病,這病症有許多不同的表現,包括「陽性病徵」(positive symptoms) 和「陰性病徵」(negative symptoms)。陽性病徵是指思想障礙而出現的思考混亂和失去邏輯性,例如較常見的被害妄想,以及感知障礙而引起的幻覺,好像聽到不真正存在的人在耳邊講話。陰性病徵比較抽象,病人失去了一些平常人自然而有的能力,例如生活上的基本動力(volition),以至病人變得非常「懶惰」,工作表現和學業大倒退,嚴重的甚至忽略個人衛生和儀容。一般人會直覺的猜想「陽性病徵」會引起照顧者較大的不安和困擾,但研究卻指出,「陰性病徵」原來會導致更多的負面情緒!當患者出現幻想和妄想症狀,身邊的人都明白這是病發的表現,當事人是無奈的受害者。但是,當患者表現大致正常,卻是「懶到出汁」,任何事都不上心又不盡力,尤其是這個狀態是長期的情況,照顧者都會覺得這是因為患者蓄意「唔想好番」、「自我放棄」、「不想負責任」,不滿的情緒自然滋生累積。多年前,已有學者指出思覺失調病人如果身處充滿敵意的環境,他們的復發機會較高。

二十多年前,我購買現時的住所的時候,出現了一些未能預計的財務安排問題,對於我這個長期在公營醫療工作,無論社會狀況如何都會準時出糧的人,忽然要面對天文數字的債務,幾天都在極度擔心和憂慮中渡過,雖然在銀行工作的好朋友,都反覆安慰我事情未必如我所憂心的發生,理智上我明白,很想停止向壞處想,但腦袋卻不能擺脫這些「災禍化」的思維,直至十多日後問題解決了才可以停下來。這個經驗對我很寶貴,當面對不停地憂慮的病人,我比以前較能明白和體諒他們﹕「不是不想,而是不能」的困局,有更多的「同理心」(empathy)和他們同行。

「全身靠著他,藉著每一個關節的支持,照著每部分的功用,配合聯繫起來,使身體漸漸長大,在愛中建立自己。」(以弗所書4﹕16)

鄺保強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原文鏈結:https://tdww.org.hk/category/%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8%b6%a3%e8%ab%87/

 

歡迎分享留言,
登入註冊
Copyright 2024© 版權屬哈利路亞國際事工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