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yluya官方網站
凡物公用
登入 / 註冊
有一種生命叫做糖 陳松伶
+ 關注
2016-01-18 - 760觀看次數
回應

有一種生命叫做糖 陳松伶

假如這世界是一個調味架,每個人身處其中都是一種調味料,陳松伶(松松)覺得,自己屬於糖。

糖能帶來甜味,也能提升人的能量。松松希望,自己的生命也有這樣的功用。

 

人生從來不是一齣甜美的童話,兒歌天后「松松姐姐」也沒少嚐過人生的苦澀。

看盡五味雜陳,她意會到生命中遇上的每一種味道都自有功用,這世上沒有一種調味料不為上帝所用。

 

你找到自己屬於哪一種調味了嗎?

其實上帝早已把不同的味覺能力賦予每一個人,只待我們發揮它的作用,散發我們本應有的香氣。

 

松松最初遇見耶穌,是於3歲那年的一個夢。

 

「有天晚上,我夢見自己好像『小王子』般,地球上只剩下我一人,我躺在草原上,望着天空,看見天上的雲,正在堆砌形狀,先是砌成一間屋,後來有樹、有車的模樣,看着看着我很開心。然後,雲朵突然砌出一個人的臉孔,佔據了整片天空那麼大,我一嚇之下,醒過來了,驚出一身冷汗。」這個3歲時的夢境,夢境中的臉孔,讓松松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看見耶穌

 

再次看見這張臉孔是松松念幼稚園的時候,她就讀於一間基督教幼稚園,經常在聖經課上聽《聖經》故事。有次翻開圖畫書,赫然看見一幅耶穌模樣的圖畫,就像她在夢境中看到的那張臉孔。「是一模一樣的臉孔!難道我在夢裏看見的,就是耶穌?」小小的她當下猜想。

 

松松小時候經常會想:為什麼我會來到這個世界?為什麼我會生於這個家庭?自兩度「看見」耶穌後,她便深信,上帝從她在母腹中已揀選了她。「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獨特的安排,我相信我來到這世界上,帶着這種膚色、生於這個家庭,都是為了安放我在現在這個崗位上。」

 

松松於基督教的氛圍下成長,十來歲的時候,跟隨她的教父返教會、上主日學,正值在最吸收知識的「海綿期」在主裏成長。到14歲,她開始接觸演藝工作,亦展開了半工讀生活。「演藝工作是我的收入來源,令我可以自給自足,供自己讀書。」

 

這時,信仰對於松松來說,不再是夢境,也不單單是感動或感性認知,而是從屬靈知識中得着理據的真正認信。中學畢業後,她在大學選修宗教哲學,希望增加神學上的裝備。然而演藝、學業雙線發展,壓力大得她意料不及。「當年的我太年輕,加上未能一心二用,當兩方面都需要駕馭,變相兩方面的根基都不能鞏固,相當吃力。」

 

她決定要一心一意,做好其中一樣,於是面臨二選一的抉擇。這個決定一點也不容易,松松流過很多的眼淚,最終她從禱告中得着啟示,決定了當行的路:專心發展演藝事業。「雖然我選擇不再繼續讀神學,但不代表我放棄了這個夢想,因為即使到了四、五十歲也還可以讀神學,而且因為人生閱歷豐富了,感受和領受到的也會不一樣。」

 

對於這個決定,雖然松松未曾後悔,然而回想當天面對人生抉擇的孤獨感,至今仍有點慨歎:「我的成長路其實頗孤單的,好像欠缺了一些同路人,或一個團體去支持自己、互相分擔。如果當日能有多一點支持,說不定我會作出不一樣的抉擇。」

 

世事沒有如果,已發生的亦不能重來,但我們活在當下仍可把握選擇的機會,逆轉明天的局面。

 

抑鬱中與神對話

 

人生就像一個尋味旅程,沒有人生來便知道自己是屬於哪一種調味。松松未發現自己是糖之前,便先嚐到過失去所有的辛辣,和憂鬱中的苦澀。

 

在演藝事業一帆風順之際,松松與當時的經理人關係決裂,令多年來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化為烏有。這事給松松打擊之大,令她想離開香港這個傷心地。「我向天父說:『求祢讓我離開這個地方,不論往哪裏去也好,我都不計較了,只想祢讓我知道,我可以去哪,哪裏是我能繼續生存下去的地方?』」

 

沒想到上帝的回應來得多麼的徹底,祂帶領松松去到中國內地,一個她沒有朋友、完全陌生的地方,還讓松松在那裏邂逅了現在的丈夫。

 

「那段日子我陷入思緒極度混亂的抑鬱狀態,對人感到徹底失望。走到街上,我會驚慌得冒汗,連過馬路都無法一個人。」因情緒的緣故,她還患上帶狀皰疹(俗稱「生蛇」)「我需要去看醫生,要吃藥、休息,但我沒有跟從醫生的指引,我反而去問上帝:『既然祢帶我來到另一個地方,那麼我是否需要去靜心、去重組自己的人生?既然如此,那我不要去倚賴藥物,亦無須倚靠任何人的說話,我只需要祢的話語。』」於是,當時松松看了很多很多屬靈書籍,不斷的祈禱,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完全沒有踏出過家門。

 

沒有人知道她正陷入這樣的谷底中,沒有人知道她有情緒病,除了她的丈夫。「我每天與上帝溝通,甚至在家裏跟祂對話,藉此來療癒。我想後來我能從抑鬱中走出來,除了是上帝的話語,也有部分原因是丈夫無私的付出和體諒,他沒有把我當瘋子,還不斷地扶持我,助我療傷。他就像上帝差派下來的天使,從他身上我看到上帝的恩典,是多麼的無微不至。」

 

原來一切在於對比。未嚐過苦味,哪知道甜美是什麼感覺?抑鬱症康復以後,松松感覺自己的心靈比以前更健康。「我更加明白到自己究竟要做什麼:『啊!原來我「執返條命仔」,得以重新站起,我人生尚有更多事情可做!我要將這份幸福感,和上帝賜給我的恩典,加倍的散播出去。』」松松寬慰地道。

 

我是一粒糖

 

80年代公開基督徒身分的藝人不算多,松松卻信得高調,早於初出道時便已公開宣認自己是基督徒。

 

「我是一個實話實說的人,所以能公開宣認自己信基督教,我不知有多開心!」松松笑道,「不少曾經合作過的同事,甚至我丈夫,都曾勸我說:『你稍為學會掩飾自己吧!』然而換個角度想,我不希望我所接觸到的人會是掩藏真心的人,所以我自己也不會成為這樣的人。」

 

松松在事業生涯上接觸過不同階層、各種各樣的人,因而感悟道:「人是變數太高的生物,會隨着各自的經歷而有所改變。但人生路上即使有多孤獨,總會像有隻隱形的大手領着我前行,讓我看到上帝的計劃。我知道上帝不會給我們一些我們闖不過的難關的,只要我謹記着這句話,那無論遇到什麼人、遭遇任何事,都有信心上帝會帶領我安然度過。」

 

松松覺得,上帝安放不同的人在她身邊,就好像一面鏡,能反照出她的人生路當怎樣走。她這樣形容:「這世界就好像一個調味架,上帝在其上擺放了各式各樣的調味品。即或你可能屬於辣,其他人屬於醬油,而我覺得自己屬於糖,縱然味道上有衝突,我們卻只不過是上帝的調味品,祂要烹調一道最美味的菜式,自然需要各式各樣的調味品。」

 

如果她是一粒糖的話,松松希望,她能夠更加活出糖的樣式。「我想把這份信主的甜美和幸福感,帶給更多人。正如一個人血糖低,會隨身帶備一粒糖,適時補充糖份;我希望我這粒糖在世上的功用也具有提升能量的作用,在別人有需要時送上幫助。我覺得這是我在世上的使命。」

 

由「內」而外的幸福

 

跟隨上帝的腳步永不沉悶,因為新挑戰總會按不同階段逐一上場。後來,松松在一次旅程中得到了新的啟示,為自己的人生展開了新的使命。

 

她參與一個節目拍攝,沒想到旅程中事件頻生,令松松不知不覺地充當了團隊的翻譯,後來還演變成由她帶領着60人穿州過省,吃飯、乘公車全盤搞妥,甚至與陀槍特工周旋,為被無辜扣押的工作人員解畫。「藝人跟大隊去工作通常會是備受照顧的一位,但這次我竟然成了照顧全團人的領隊!我覺得整件事實在太神奇,最奇妙是整個過程當中,我毫無怨言,只是一心想好好保護他們、幫助他們。」

 

從旅程回來,松松心想:連這些經歷我都無所畏懼,我是不是能為上帝多做點什麼呢?每天當她與上帝談心時,都會向祂提出這個疑問。

 

上帝的回覆,不久便臨到了。當松松回港,突然收到很多公司及團體的工作邀約,一時間工作編排密麻麻得好像雨後春筍,不禁讓她想:「噯,神好像有聽我禱告呢!」

 

後來,契媽鄭明明與她分享內衣工業的理念,沒想到一向「男仔頭」的松松,竟然很快便答應合伙。「我覺得這是上帝要我做的事。」她分享道,「我去英國培訓時,才知道原來內衣與健康是掛鈎的,原來我一直以來穿着的內衣都是錯誤的,沒有好好保護自己的身體,結果便谷出病來!」

 

松松近來致力於推廣「內衣文化」,而宣傳內衣生意,少不免在活動中穿上性感衣裳。最讓松松感恩的是大家並沒帶有色眼光去看待這件事,至今沒有任何負面報道。「倘若行在上帝心意當中,做着正確的事,上帝必會『照住我』,我根本不需要擔心別人的目光。」松松感恩道。

 

從「烏卒卒」的松松姐姐,到今天的內衣事業,跟隨上帝走了多遠,所領受的恩典也有多深。「生命中的任何點滴,我們都不可以忽略,都要去細嚼,因為上帝的啟示可能就蘊藏在其中。有些能力和恩賜,可能上帝早已賜給我們,有待我們去發掘和發揮。」

 

(節錄自《天使心》2016年1月號封面故事「 有一種生命叫做糖 陳松伶」 )

Resource: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5%A4%A9%E4%BD%BF%E5%BF%83%E6%9C%88%E5%88%8A/%E6%9C%89%E4%B8%80%E7%A8%AE%E7%94%9F%E5%91%BD%E5%8F%AB%E5%81%9A%E7%B3%96-%E9%99%B3%E6%9D%BE%E4%BC%B6/1110221145663915


歡迎分享留言,
登入註冊
推薦文章
查看全部
熱門文章
Copyright 2024© 版權屬哈利路亞國際事工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