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yluya官方網站
凡物公用
登入 / 註冊
【轉載】陳俊邁:有沒有不得救的信心?
+ 關注
2023-11-06 - 169觀看次數
回應

/ 陳俊邁

有沒有不得救的信心?有的,有許多種的信心是不能使人得救的,大概有以下幾種:

1,信錯對象的信心。信心最重要的是信的對象是誰,基督教的信心對象就是耶穌基督,以及祂所啟示的三位一體真神。我們且不說許多人信的是多神,如佛教,印度教,中國的民間宗教等;也不說那些信獨一神,但不信三位一體真神的宗教,如猶太教,伊斯蘭教;我們就談在基督教裡,也有信錯對象的,如信所謂「聖母瑪利亞」,或其他「聖人」;也有把「教會」,或「聖經」當作信仰的對象,都是錯誤的,都有偶像崇拜之嫌。可能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他們說他們信耶穌基督,只是在耶穌之外,加上信聖母瑪利亞,或教會,或聖經。他們不知道,錯誤就在把這些受造物當作信仰對象,這是「偶像」的定義,聖母瑪利亞,教會,聖經都是神的受造物,可以使人更認識神,是神造的工具,不可作為信仰的對象。耶穌說:「你們信靠神,也當信我」(約 14:1)。在現代,另一個普遍信錯對象的信心,就是把神的祝福作為信仰的對象,不少教會信耶穌基督不談悔改,不談要把自己生命交託在耶穌手裡;強調的是:誰期盼神的幫助,如耶穌的愛,誰就可受洗成為基督徒;甚至有人公開提倡用「因愛稱義」來取代聖經所說的「因信稱義」。他們所推銷的「福音」不是神的福音,而是為了討人喜歡的福音,如保羅說的:「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神的心呢?我豈是討人的喜歡嗎?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弟兄們,我告訴你們,我素來所傳的福音,不是出於人的意思」(加 1:10-11)。

2,短暫的信心。有些人來教會是誠懇的,希望教會或基督教的信仰能幫助他,在剛開始一段時間裡,他們與重生的基督徒表現沒有太大差異。後來,或因為基督教信仰或教會沒有帶給他所期盼的幫助;或因為需要幫助的問題已經解決了,為這信仰所付出的已成為他的負擔;或因為看到教會裡面不是他想像的那麼好;或外來的逼害來臨,以及其他種種原因,他們離開教會,拋棄了信仰。正如耶穌的撒種比喻裡所描述的,撒在路旁,撒在石頭地上和撒在荊棘裡面的三種情況:「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裡的奪了去。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當下歡喜領受。只因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太13:19-22)。

3,所謂天生的信心。這種人常常是在基督徒家庭中長大,從小參加教會的聚會和聖經的學習,他們自稱自己是當然的基督徒。但實際上,他們的信心只停留在知識層面上,沒有真正從內心接受耶穌基督成為他們生命的主,所以他們行事為人與非基督徒沒有什麼區別,如聖經所描寫的那樣:「主說,因為這百姓親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敬畏我,不過是領受人的吩咐」(賽 29:13)。這種情況在長期是基督教的西方國家裡相當普遍,也出現在第三,四代的中國或新興國家的基督徒家庭裡。這很像以色列人自稱自己是當然的亞伯拉罕的子孫一樣,如耶穌所說的:「你們若是亞伯拉罕的兒子,就必行亞伯拉罕所行的事。我將在神那裡所聽見的真理,告訴了你們,現在你們卻想殺我。這不是亞伯拉罕所行的事」(約8:39-40)。

4,靠行為的信心。這些基督徒對「因信稱義」從來沒有真正相信過,他們的信心是建立在自己的行為上,若近來很積極參與教會活動,勤奮讀聖經,自己覺得信心很強;但若因為種種原因,與教會關係冷淡了,讀經不及以前,感到離神遠了,信心就銳減。所以,這種基督徒的靈命生活常常左搖右擺,忽高忽低,對自己是否得救沒有把握。他們信仰的誤差在於:

(a)他們認為信心是要付行為代價的,這觀點沒有錯,但他們的錯是:以為我們這些罪人的有限的宗教行為就可贏得信心,這是不可能的,這是在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走的老路。我們的信心來自耶穌在十字架上已經付出的極重的救贖代價,就是說,祂替我們付了我們根本不可能付出的代價。若沒有耶穌所付出的死亡代價,以為靠自己這些所謂虔誠的宗教行為,就可以罪得赦免,得到永生;是把罪看得太輕了,再小的罪,代價是死亡,不是我們能付得起的。

(b)他們另一個誤差是:認為信心的大小是由人控制的,信心是人自覺的行為。這是錯的,其實信心的產生是神的揀選,呼召和重生的結果,是聖靈在我們心中工作的成果。這句話從通俗地理解:你充滿信心,要歸功於聖靈,不是因為你的行為好而產生的,也不是因為你行為好,神獎賞你一個大信心。當神重生你,已經給你一個大信心了。你若缺乏信心,只能求神加添我們的信心。

(c)可能對雅各的教導產生誤解。雅各說:「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嗎?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嗎?可見信心是與他的行為並行,信心因著行為才得成全。這樣看來,人稱義是因著行為,不是單因著信。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雅 2:14,20,22,24,26)。有人以為雅各與保羅的「因信稱義」唱對台戲,彼此唱的不同調。這完全是誤解了聖經,怎麼可能在同一本聖經裡出現彼此矛盾的觀點?看起來矛盾,一定是我們的理解錯了。實際上,保羅和雅各談的是不同的重點,保羅強調的是得救的瞬間變化,就是神重生了你,你外在的表現是產生信心,對福音有正面回應,在這瞬間,你的罪被赦免,你在神的面前已經變成一個無罪的人,你的地位徹底改變了,被神稱為義人。這就是我們得救的過程,基本上就是神的作為。而雅各強調的是基督徒的成聖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他強調若一個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必須結出行為的果子,若沒有行為的果子,你說你是得救的,沒有人相信你。這是對的,「稱義」和「成聖」是不可能絕然分割開來的。這裡被誤解的是:雅各說,真實的信心必然產生良好的行為,而有些人理解是:好的行為可以增加信心,這是錯誤的,可惜的是,我們許多人都有這種看法。

5,虛假的信心。這是指教會裡的投機分子,他們來參加教會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的好處,或增加名譽,或是便利自己的事業,或是為了婚姻等。他們口頭上也會承認耶穌是他們的主,受洗成為基督徒,但內心沒有被重生,沒有真正得救,我們稱之為:「名義上的基督徒」。這種情況特別在基督教比較盛行時,特別容易發生。 另一種虛假的信心,就是沒有真實悔改的信心,也就是說,沒有真實的悔改意味著我這人不需要拯救,而相信耶穌只是個人一種信仰愛好而已。這些虛假的信心不可能有得救的結果,若教會中有這樣的人,就必須向他們重新傳福音。

以上都是一些不得救的信心的例子。

相關文章:

『因信稱義』抑或『自欺欺人』?

得救的信心(上)

得救的信心(下)


更多資訊在 >> 主恩網 <<

戚大衛博士

物理學家、腦神經科學家、人工智能科學家、日內瓦發明獎 金獎得主

事奉的異象是,鼓勵弟兄姊妹重視傳統信經、要理問答、及清教徒的作品。

精選文章

 

歡迎分享留言,
登入註冊
推薦文章
查看全部
熱門文章
Copyright 2024© 版權屬哈利路亞國際事工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