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yluya官方網站
凡物公用
登入 / 註冊
教會之殤(『傅書』雙月刊 採訪及整理/編輯室)
+ 關注
2016-08-24 - 334觀看次數
回應

 

閱讀對信仰進深及生命成長的重要不言而喻,不少教牧及肢體在推動閱讀上不遺餘力,惟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願花時間閱讀的信徒終不是多數。然而,即使鼓勵閱讀的教牧、信徒,不少對文學書籍卻敬而遠之;他們或會自疚沒多讀釋經書或靈修書,卻不在意從不閱讀文學小說!究竟當中的謬誤及由此而生的流弊為何?

 

今期《傳書》請來基督教文藝雙月刊《阡陌》總編輯黎海華()、散文作家、《世情》雜誌總編輯文蘭芳()、資深出版人、突破匯動青年培訓顧問李淑潔()三位文化人一起交流分享。

 

 

失去說故事的藝術


華:文學成為票房毒藥,乏人問津,跟教會的傳福音策略有關:以事工導向為主,注重功能性的效果,忽略生命深耕的細水長流。

 

芳:其實傳福音不只是叫人決志這樣簡單,大使命是要使人作主的門徒,而非單單加入教會,否則便很功利,也欠缺對整全福音的認知。福音實在是關乎生命的整體關懷。

 

教會根本不知甚麼是文學,既不懂,所以不重視。現在充斥的只是「宣傳品」,將真理如說教般硬生生地陳述(tell),未能將生活智慧、人情故事,結合自己的信仰生命,提煉在基督教的真理中呈現(show)。不重視文學,也就沒能既有技巧又有生命的感染力來表達信仰。只靠那些「宣傳品」,基督信仰自是未能在文化層面影響社會。基督信仰在社會文化中缺席,導致價值觀淪落,沒人修直主的路,也就讓整個社會欠缺聆聽及接受福音的土壤。

 

華:今天的中國基督教文學作品匱乏,是由於我們都不會講故事,見證多半在平面上展示,失去了講故事的藝術。我曾參與一間神學院的畢業禮,發現畢業場刊設計精美,我期待這百多位師生能展示給世人的薦信、願景,卻撲了個空。沒有未來的藍圖、具個性的生命格言,語錄詞彙幾乎千篇一律。這是因循的結果?抑或漠視文字的功能?

 

 

失去培育生命的土壤


潔:現在社會「賺到盡」的心態、對人的壓迫,讓人沒時間、空間欣賞文學;沒時間沒空間也就沒有土壤孕育生命樹,這又豈能結出果子?文學家沒有那份生命素養,讓生活跟信仰融合,作品質素自有限制,因此現時精采、引人入勝、又能提升靈命的基督教華文文學作品鳳毛麟角:始終文學需要大量培養的素材,感性及理性並重,情感、美感、人文教育都很重要。

 

華:這似乎成了惡性循環。愈發寧可鑽研陳述(to tell)奧義高深的道,而不願考究生命見證如何有血有肉的呈示(to show)。試想:若上帝單單用祭祀、帳幕的預表和先知的預言闡釋救贖之道,我們必無動於衷!直待耶穌成為肉身,神的道終賦以實體,有血有肉,活現在我們眼前,人的石心才被擊碎,變成肉心。

 

芳:我們真正關懷的,是人的生命素質、其生活與社會的關係、信仰的領受與實踐;只因我們是文化人才多說文學。教會對時代的關懷,對當代所有人的牧養,是責無旁貸的。

 

華:功能性、教義性的作品是肉身成道,文學創作則是道成肉身。兩種作品的閱讀、寫作和出版不能失衡。文學是一塊有待開拓的荒原、埋在地底的寶藏,是需要開發、挖掘的書種。我們的作家擅長把血肉的故事蒸餾成道,所謂說教。至於如何把道演繹成故事,此路相當崎嶇,令人唏噓!道阻且長。

 

 

失去具個性的一群


潔:文學一項很重要的要素是想像,能幫助我們建立想像空間。忽視文學,教會也就失去了想像力;就此連讀聖經也變得刻板,很難津津有味地讀完整本聖經,體會當中深意。傳福音也變得沉悶、團契活動流於呆板,沒有創意,很難吸引年輕人到教會。

 

華:教會若無法吸引具個性及富生命色彩的一群,便很難留得住創作人或藝術家為上帝國度效力。他們往往被邊緣化或被迫出走。這些少數族群在教會很難生存,屬於稀有族類,需另類牧養。套用內地作家李靜的話:「這時代對文學的冷漠,是時代之殤。」我們可說:「教會對文學的冷漠,對創作者、藝術家的冷漠,是教會之殤。」教會處於整個大時代的文化氛圍裡,無法突圍而出,影響世界,反而受到世界影響,實在需要天父格外憐憫!

 


承蒙中信傳書及作者之許可,予以轉載。文章轉載於『傅書』雙月刊 2016年6月號.第24卷.第3期.總第141期,原文鏈接:http://www.ccmhk.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0177&Pid=16&Version=141&Cid=37&Charset=big5_hkscs#.V70n__l97IU

 

敬請關注『阡陌雜誌』黎海華老師

 

歡迎分享留言,
登入註冊
推薦文章
寫作與生命成長在突破文字營被神突破(作者:章以諾)
四月的香港百花鬥艷,璀璨欲滴,有幸來到沙田參加「2016基督教文學回憶書寫營」。回想二零壹三年,營後寫作不斷,正是那時點燃寫作的火種,如同島上的鳳凰木樹冠赤紅,火壹樣燎過心靈的莽原。感謝基督教出版聯會主辦,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丶阡陌文學工作室丶突破機構協辦的文字營,這是何等奇異的恩典。 營會在阡陌文學工作室黎海華老師的詩劇《大漁夫的話》現場演繹中開始,彼得踱步行吟:「大地震動丶磐石崩裂丶墳墓洞開,有死人復活顯現,妳的死驚天動地;我的眼成為淚泉,為自個兒哭,為這世代哭,許多人捶胸頓足……」跨時空的異象文字,活靈活現地大漁夫形象定格烙在心頭,當效法先賢追尋真道的腳蹤。 主講人莫非老師從「說吧,記憶」展開,帶我們進入「童年故事」直到找出「人生故事全覽」;又在「生命中的重要人物故事」中審視內在「傷痛療愈的故事」,從而發現「生命轉折的故事」去「回顧與前瞻」,人與筆合壹,在永世拋擲壹個身影。 回憶書寫的主題是:「妳的故事,妳的傳承」,正是祈克果所說:「生命只能在回顧時被理解,但生活必須揚帆向前。」在生活的點滴中發掘寶藏盡可能避免杜思妥耶夫斯基的遺憾:「我最擔心的是,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 六十營友來自北美丶臺灣丶大陸與香港,因異象的呼召集結,在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莫非丶散文作家文蘭芳丶文學藝術音樂創作人艾阮丶資深出版人李淑潔丶網路專欄作家羅菁丶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前副會長鄭政恒丶香港華人福音普傳會總幹事郭朝南牧師等老師的悉心栽培調教中,壹起筆端向神,又壹次向古老的中國文化撒種,為神州所有的靈魂擺上。 寫作與生命成長在突破文字營被神突破:生命仍然往前行,只是壹切都不再壹樣,「下筆如有神」。哈利路亞,榮耀歸主,阿們!
查看全部
熱門文章
Copyright 2024© 版權屬哈利路亞國際事工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