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yluya官方網站
凡物公用
登入 / 註冊
『給相遇於阡陌道上的你』
+ 關注
2017-02-07 - 1107觀看次數
回應




2016 Hai-Hua

一   深淵與深淵的迴響


一句話説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箴廿五11)


一句合宜的話是金蘋果,盛載的心就是銀網子。它是恰如其分的譬喻,妥貼的意象。它是哀痛人生處境裏一首恰如其時的詩,乾渴大地上一埸及時雨,迷羊的當頭棒喝。它是空洞靈魂深處擲下的一顆石子,你聽到一聲撲通,還見到水花。那是心房震顫的一瞬。它是一枝金箭射中銀靶子紅心。它是深淵與深淵的響應。它是主旋律找到她底和弦。


十八世紀巴哈(Bach)十二平均律《前奏與賦格》第一首,行雲流水的小品,來到十九世紀鏗鏘一聲撥動 古諾(Gounod)的心弦,他挖掘到其中藴藏的寶藏。古諾的音符在巴哈的音符上跳舞。他在巴哈的平均律中找到悠揚的歌。巴哈的音符退成背景,謙沖快樂地去襯托古諾優美的主題。《前奏與賦格》在歷史的長廊上迴蕩,直至撞擊知音承載的心,替它譜上了旋律。《Ave Maria》作曲人印上兩個名字:巴哈(鋼琴伴奏)、古諾(旋律)。二人相隔百年,旋律和音卻緊緊相扣,天衣無縫,彷彿天經地義,本該如此。巴哈叮咚無瑕的平均律穿越了百年風起雲湧的歷史原野,落到古諾心靈的深井中,迴旋上升的是《Ave Maria》的妙音。「我在這兒,久違了!我在你的琴弦和音裏找到我夢中的歌。百年來從未開啟的寶庫。那是天籟,是天使加百列初訪馬利亞宣告她蒙恩寵選召之歌:做聖子肉身之母。」這是深淵與深淵的迴響。它就是詩。

巴哈的音符是金蘋果,古諾的心就是銀網子,他們激蕩的火花就是詩。


2016 Hai-Hua

二   詩是怎麼煉成的?


百年前一個詩人的詩無意間落到你靈魂的深淵,扣住你當下的處境,你的心腸牽動跳躍。這就是金蘋果與銀網子的美妙關係。這句合宜的話,在你心中就成了不朽的意象。


「一句話説得合宜」不同版本的翻譯、詮釋,砌成完美的拼圖。       

A word fitly spoken  貼切的話

(King James version)  

Timely advise  合時的勸慰

(Living Bible version)  

A word spoken in right circomstances  合當下處境的話

(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 version)  


天時地利吻合得天衣無縫的話,對苦難中受創的靈不啻是是一種救贖,對飢渴的心是及時雨。在對(合宜)的時間 、對(合宜)的地點,把對(合宜)的話,輸送給當下絕望中的人,就是金蘋果在銀網子裏的意象。那是準確投籃,蘊藏原子爆發的能量。那是正中紅心的箭矢,不偏不倚。正當2008年汶川大地震受創的土地受創的心找尋治癒的良藥,無數的詩如雨後新芽冒生,人們如釋重負:飄蕩痛苦的心在詩的原野上棲息,安頓下來。那説到心坎裏的文字就是金蘋果就是詩,他們的心因詩的膏油得著慰藉。痛苦中承載的心就是銀網子。


1931 Picasso 

三   神懷裏的金蘋果


若説耶穌就是上帝手中的金蘋果,在上帝所定合宜的時辰,落在羅馬帝國時期以色列伯利恆的馬槽裏,降生在木匠約瑟家世譜系這張銀網子裏。其壯濶的史詩畫面,令人嘆為觀止!


天父心中孕釀著一首絕世好詩,預備給世人閱讀。許多年代過去了,世人讀的是預表、聽的是預言。看到影子,卻不見人。聽到樓梯響,卻不見人下來。當世人不再引頸渴待之際,上帝卻認為時機成熟,就在一個寒夜裏,耶穌誕生了!出人意表。祂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衪的意念非同人的意念。三十三年神子在地上的行止,就是上帝手中的傑作,上帝的詩。上帝自遠古亞當背逆那一刻起,即孕釀這部救贖史詩(甚或更遠,在創造萬物之際,即已預備救贖計畫),跨越無數年代,至羅馬帝國時期方才成形。漫長的創作歷程,藉會幕祭祀預表、以色列出埃及入應許地的歷史行動、先知預言,直至彌賽亞降世,以猶太人身分有血有肉在希伯來文化中活了三十三年時間,至終走上十字架,完成救贖。難怪保羅給提摩太的書信中詩興大發:「大哉敬虔的奧祕!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裹。」祂就是詩人大衛眼中,那「如同銀子在泥爐中煉過七次」最純淨的言語。衪是父神歷經無數年代煉就的圓潤無瑕的玉。


文學,不也傳承了對人類救贖的基因嗎?


文學就是道成肉身。這道有血有肉,孕含救贖的特質。


道成為肉身以先,原來必須經過無數孕釀的時間。金蘋果是歲月雕鑿成形的,如同在泥爐中煉過七次的詩。那煉淨的言語不是詩又是甚麼?當詩成為肉身,行走在羅馬帝國統治的猶大地,激起何等的火花?耶穌口中的話,句句是純淨煉過的言語,難怪連猶太的文士都難以窺其底蘊堂奧,甚至貼身門徒都要求問其真義。然而它不是抽象的,耶穌活出祂的話。「我是生命的糧」「我的肉是可吃的,我的血是可喝的。」當時的群眾和門徒都吞不下這些話,直到祂走上十字架,這些話才成為靈糧,成為流入他們腹中的活水。


耶和華的言語是純淨的言語,如同在泥爐中煉過七次。(詩篇十二6)


1887 VanGogh

四    阡陌的旅程


何謂文學何謂詩?阡陌雜誌用兩年的時間,説了又説,這裏就不多言了。  


阡陌文藝雙月刊在2014年11月中旬出版,是否在合宜的時間落在適切的地土上?她是金蘋果嗎?我倒希望是。在合宜的地方、合宜的時間,出版一份基督教文藝雜誌。在合宜的時間、合宜的地方,説一句合宜的話、做合宜的事,是我一輩子都在學習的功課。


兩年前我不斷反省,回顧半生有何遺憾否?啊那恐怕是孕釀多年卻始終未誕生的一份基督教文藝雜誌。是這份危機感和急迫性,令我鼓足勇氣和信心踏上不歸路。兩年後的今天,我終於可以為了已出版的12期阡陌,和一眾讀者作者一同獻上感恩的祭。兩年前,我籌了十萬港幣的經費就開始編《阡陌》雜誌。兩年之後休刊。我原給阡陌四年時間啊!你問若此刻籌足了兩年的經費,你還有信心走這條路嗎?我竟然感到兩腿無力,無法再鼓足勇氣走這條艱難的路。


至今華人教會仍未把文學創作、編輯及出版工作,納入差傳的領域裏,以致多少文字人在乾旱的沙漠裏獨自掙扎,至終無法完成階段的使命、曠野之旅。


環顧周圍的同行者,有的從紙媒轉為網媒。有的改版為更多短章圖片設計,再無長篇大論。以往兩年你我相遇阡陌道上,並激出了火花,我們可也聽到了金蘋果落入銀網子的鏗鏘之聲?阡陌的前景亦必然有你的份。容我們如此期許並相互鼓勵再往前走吧!
 


黎海華簡介


多年從事出版社主編工作。現任阡陌文學工作室總監。著有散文集『花問』『給你,我城』『島遇』,評論『文學花園』『細緻與磅礴』,傳記小説『不爛的鞋子』等。主編雜誌:『文藝』季刊(1982-86)『阡陌』雙月刊(2014-16)。主編小説選:『香港短篇小説選1990-1993』(三聯)『九十年代香港小説選』(天地圖書)『香港短篇小説選2010-2012』(三聯)。曾任香港青年文學奬、巿政局中文文學創作奬、天地圖書「長篇小説創作奬、藝術發展局「新秀文學奬」等評審委員。



點擊更多閱讀

海華小品

關注作者

阡陌雜誌

 

歡迎分享留言,
登入註冊
Angela Ma
2017-09-28 12:49:25
再讀,心裡感動。感謝主我們相遇,願主耶穌帶領憐憫開道路。
Angela Ma
2018-08-18 12:18:36
一年後再讀這篇文章。妳的文字"落在靈魂的深淵, 我的心腸牽動跳躍",是的,這就是"金蘋果與銀網子"的美妙關係。寫得這麼好!
推薦文章
寫作與生命成長在突破文字營被神突破(作者:章以諾)
四月的香港百花鬥艷,璀璨欲滴,有幸來到沙田參加「2016基督教文學回憶書寫營」。回想二零壹三年,營後寫作不斷,正是那時點燃寫作的火種,如同島上的鳳凰木樹冠赤紅,火壹樣燎過心靈的莽原。感謝基督教出版聯會主辦,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丶阡陌文學工作室丶突破機構協辦的文字營,這是何等奇異的恩典。 營會在阡陌文學工作室黎海華老師的詩劇《大漁夫的話》現場演繹中開始,彼得踱步行吟:「大地震動丶磐石崩裂丶墳墓洞開,有死人復活顯現,妳的死驚天動地;我的眼成為淚泉,為自個兒哭,為這世代哭,許多人捶胸頓足……」跨時空的異象文字,活靈活現地大漁夫形象定格烙在心頭,當效法先賢追尋真道的腳蹤。 主講人莫非老師從「說吧,記憶」展開,帶我們進入「童年故事」直到找出「人生故事全覽」;又在「生命中的重要人物故事」中審視內在「傷痛療愈的故事」,從而發現「生命轉折的故事」去「回顧與前瞻」,人與筆合壹,在永世拋擲壹個身影。 回憶書寫的主題是:「妳的故事,妳的傳承」,正是祈克果所說:「生命只能在回顧時被理解,但生活必須揚帆向前。」在生活的點滴中發掘寶藏盡可能避免杜思妥耶夫斯基的遺憾:「我最擔心的是,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 六十營友來自北美丶臺灣丶大陸與香港,因異象的呼召集結,在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莫非丶散文作家文蘭芳丶文學藝術音樂創作人艾阮丶資深出版人李淑潔丶網路專欄作家羅菁丶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前副會長鄭政恒丶香港華人福音普傳會總幹事郭朝南牧師等老師的悉心栽培調教中,壹起筆端向神,又壹次向古老的中國文化撒種,為神州所有的靈魂擺上。 寫作與生命成長在突破文字營被神突破:生命仍然往前行,只是壹切都不再壹樣,「下筆如有神」。哈利路亞,榮耀歸主,阿們!
顛覆.文學(『傅書』雙月刊 採訪及整理/編輯室)
「讀文學小說對一個快想自殺的人有幫助嗎?」這是出自飽學聰慧姊妹真實的詰問內容;同時不少牧者、宣教士亦常表白:「我從不讀小說的。」文學就是這樣被信仰群體投閒置散在燈火闌珊處。 文學是…… 英國作家亞諾(Matthew Arnold)曾言:「文學的內涵讓我們理解自己,了解世界。」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2012年度湯清基督教文藝獎得主莫非形容文學是「上帝所賜的美感、幻想力與理性的結晶。為了幫助人治理全地,也成為傳遞祂啟示的管道。閱讀文學,可帶來許多人生的豐富。」難道信徒對這些全不感興趣? 散文作家、《世情》雜誌總編輯文蘭芳表示,這不是文學的問題,是神學出了問題:「不要以為傳福音只是帶人返教會,而忽略了生命的整體。」她又指出很多基督徒所寫的只是宣傳品而非文學。真正的基督教文學是如俄國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或是日本作家三浦綾子的《冰點》,其主題、寫作目標都是探討罪及原罪的問題:透過完整的文學創作,將信仰主題在小說中呈現。 為真理作先鋒 基督教文藝雙月刊《阡陌》總編輯黎海華進一步陳說,神學家的一句話「人有原罪」,三浦綾子用厚厚兩卷共三十萬字的《冰點》闡釋,讓信仰要義進入尋常百姓家。從面向社會傳福音的角度,基督教文學擔當著如施洗約翰般先鋒的角色。「施洗約翰為真理、為彌賽亞預備人心,把高高低低的填平、彎彎曲曲的修直,把眾人的心引到主面前;要在沒有基督教文化的社會土壤裡撒種不容易,要做很多開荒的預備工作。」另外,在個人層面來說,文學是道成肉身的角色,也就是基督的角色。「基督一生的故事便是信息。這時代需要有血有肉的故事;不是灌輸式的純理性說教,而是滲透式的生命教育、情感教育,是受薰陶、受感染的。耶穌用三年時間與門徒朝夕相對,就是生命的感染力。這是文學藝術的魅力所在。曾有一名內地牧師早年透過閱讀法國雨果名著《悲慘世界》(或譯《孤星淚》)而信主!誰說閱讀文學作品不會令人受感動而決志?不錯,有的作品是鋪墊的,在心田撒種,擔當播種人角色;有的作品則在生命關鍵時刻,擔當收割者角色。」 資深出版人、突破匯動青年培訓顧問李淑潔同時認為,文學不僅在傳福音上擔當重要角色,亦是帶領人出黑暗入光明,讓心靈得釋放自由。「社會的價值觀很功利,只重效果,把你用盡,不當你是一個人,只計算你能付出多少、賺多少錢來衡量你的價值。現在的現象似乎是社會牽著我們來看基督教及聖經:我們對傳福音的理解是片面的,只看大使命那幾節經文,沒理會整本聖經,忘了上帝創世及造人的美妙心意;讀經時似忘了除了新約,還有詩篇、先知書等希伯來文學共六十六卷聖經。文學亦具有淨化、提升的作用,擴闊你的眼界,引領你的靈魂得到滋養、提升。文學就是要顛覆性地重新審視我們的信仰,回到神的心意中。」 撥亂反正的顛覆 文蘭芳亦肯定文學的顛覆作用。「若我們認真反省,應會發現教會被世界同化多於我們影響世界。很多時文學作品正是要顛覆現世很多的價值觀,如人是甚麼,生命意義等,提供顛覆性的看法。文學是經過藝術創作,帶出一個理念或問題,呈現在讀者面前;它未必能提供答案,但要令你面對、思想、反省。」文蘭芳強調,基督教文學是教會非常重要的工具:顛覆因循或歪謬的思想,俾能回歸真道。「其實耶穌講的故事就很具顛覆性,若留意當時的社會背景,會發覺很多不合常理之處,如浪子回頭的故事中,父親竟答應小兒子要求分家產遠離,又在兒子花盡所有回來後無條件接納他,這全然顛覆當時的社會文化和觀念,惟這正是要帶出天國的價值觀。」 文蘭芳又提到,很多在苦痛中的人其實不是要人提供問題的答案,而是壓於心底的愁苦沒人聆聽,只有自己獨自承受。「一個想自殺的人,讀文學作品後發現書中人物或內容正道出了自己心裡的鬱苦,因而愁懷得到宣洩、抒發,已是拯救。」 這天,在香港上環李淑潔家雅致恬逸的客廳,三位好友對文學的解說,顛覆了一些思想,析解了一些疑詰,讓聞者如沐春風。
查看全部
熱門文章
Copyright 2024© 版權屬哈利路亞國際事工有限公司所有.